马诗的意思(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故诗《马诗》教学设计)

马诗的意思

 教材解读:
《马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李贺,字长吉,河南洛阳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他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边塞风光的画卷。月光下的沙漠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轮如弯钩一般明月当空悬挂。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气。
这首诗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马的赞美,蕴含着作者报国之志的浓郁感情。在教学中,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渴望立功报国的内心情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会写“络”字,默写这首古诗。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借物言志所表达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中的马所体现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1、出示历代关于马的文学作品,说一说关于马的成语。2、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学会写“络”字。3、介绍作者唐代作者李贺,以及诗歌写作背景。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河南福昌人。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世。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唐贞元、元和之际,“燕山”一带藩镇肆虐,也是作者报国无门、不得志之时。4、回顾学习古典诗歌的方法:看诗题,解诗眼;知作者,明背景;读诗文,解大意;悟诗情,入诗境。
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学生自由读《马诗》,注意读准节奏、读通句子。2.指名读,相机正音。注意两个多音字。3.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停顿。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4. 师生合作朗读诗歌。
三、品读古诗,明确诗意
1.默读古诗,质疑思考: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2.汇报交流,教师点拨。3.借助注释,理解词语:大漠、燕山、钩、金络脑。
4.赏析诗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师生探讨“沙如雪”“月似钩”画面意象。这两句诗描写了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边塞茫茫沙漠在皎洁月光的照耀下,颜色像雪一样白。燕山上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悬挂在空中。
5.赏析诗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指名读。说一说诗中的这匹马是怎样的马?(高贵的马、奔驰如风的马)(2)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借助注释理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3)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等词语,体会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四、拓展延伸,背诵积累。
1、出示李贺的《马诗·其二》(唐代:李贺)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这首诗通过骏马在寒冬腊月里无草可食,饥肠辘辘,只能到白雪覆盖的土里寻找草根,这时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就算是碰到了带刺的蒺藜,也要把它吃掉。此诗表现了有志之士的穷苦困顿的遭遇和倔强不屈的性格。
2、教师小结:诗人李贺的这首诗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奔驰;人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诗人借马喻人,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3、指导学生欣赏草书作品《马诗》,背诵古诗。五、板书设计:
                          马诗(李贺)写景:沙漠苍凉   情景交融抒情:建功立业   托物言志
声明:本公众号的图片和信息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公众号的原创内容可以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感谢您的支持。

马诗的意思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