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大坝建设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有利影响(1)防洪:三峡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大众的生存环境。(2)防治血吸虫病:三峡工程的建设,将改变钉螺“夏水冬陆”的生存环境,从而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利: 抵挡洪水蓄水:三峡大坝能够有效抵挡洪水,保护下游地区免受洪水侵袭,同时蓄水功能有助于调节水资源。 发电提供资源:作为全球上最大的水电站其中一个,三峡大坝能够发电,为周边地区提供丰富的电力资源。 突显建筑水平:三峡大坝的建设展示了中国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卓越水平和先进技术。
利:防洪蓄水:三峡大坝的建设显著进步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洪能力,能够有效抵挡洪水,减少洪水灾害对人民生活财产安全的威胁。通过蓄水调节,大坝还能在枯水期为下游地区提供稳定的水源,保障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需求。
长江三峡大坝修建了多长时刻,啥时候修完的
大坝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建造,2006年5月20日主体工程全线竣工,2008年10月完工。
大坝的建设始于1994年,并在2011年全面完工。整个建设经过可以分为几许关键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包括地质勘探、设计规划、施工准备等,为正式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主体施工阶段:从大坝基础开挖到混凝土浇筑、金属结构安装等,这一阶段是整个工程的核心部分。
工程的建设分为了三个阶段,总工期为17年。其中,第一期工程从1992年开始,历时5年(1992-1997年),主要进行了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混凝土纵向围堰修筑、左岸临时船闸建设,并开始了左岸永久船闸、升船机及部分石坝段的施工。
建设长江三峡工程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峡工程对缓解华中、华东及重庆地区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减轻煤炭供应和运输的压力、促进地区经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2)3.环境效益 水电代替火电,减少了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从而保护了环境。
工程在防洪、航运、城市工业、生活供水、农业灌溉等方面发挥了巨大影响。然而,工程的建设也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因此,在建设水利工程时,需注意对其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
工程的意义:该工程不仅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助于加快长江中上游水电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促进三峡库区经济进步和生态环境建设。
与能源供应:三峡大坝是全球上最大的水电站,其发电能力巨大,为我国的能源供应作出了巨大贡献。电力供应的稳定对于民族经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三峡工程显著提升了长江上游及其多条支流的防洪能力。在特大洪水来临时,工程能够有效控制洪水,减轻对下游地区的影响,尤其是保障了武汉及其下游城市的防洪安全。
长江三峡大坝工程
三峡大坝工程是全球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下面内容是关于长江三峡大坝工程的详细信息:位置与构成: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分布在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全长约3335m,包括主体建筑物及导流工程两部分。
大坝的总投资约为2039亿元人民币(按建设期汇率折算约248亿美元)。投资背景与规模 三峡工程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水利枢纽工程,于1994年正式开工,2009年主体工程完工。总投资涵盖大坝建设、移民安置、输变电配套工程等,其中移民费用占较大比例(约占总投资的45%)。
大坝是全球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三峡其中一个的西陵峡中段,下面内容是其简介:工程概述:三峡大坝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是全球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它一个集防洪、发电、航运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工程,对长江的治理以及周边地区的生态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大坝是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和管理的,整个工程的建设历时约17年。建设主体 三峡大坝的建设主体是中国。具体来说,是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现更名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 )以及众多参与设计和施工的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完成的。
大坝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建造,2006年5月20日主体工程全线竣工,2008年10月完工。
三峡工程正式动工是1992年。下面内容是关于长江三峡工程的简要介绍: 位置:长江三峡工程是中国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 配套电站:大坝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