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钠的表示方式可从化学式、结构特征及命名规范等多维度展开,具体如下:
1. 化学式与组成
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以1:1的比例结合而成。钠为+1价金属阳离子,氯为-1价非金属阴离子,两者通过离子键结合形成稳定的离子晶体。
2. 晶体结构
氯化钠晶体属于典型的立方晶系,呈现“氯化钠型结构”(也称石盐结构)。其结构中:
- 较大的氯离子(Cl?)呈立方最密堆积排列;
- 较小的钠离子(Na?)填充在氯离子形成的八面体空隙中;
- 每个离子周围均被6个相反电荷的离子包围,形成高度对称的立体网络。
3. 命名与别名
- 中文名称:氯化钠(标准学名)或食盐(日常通称);
- 英文名称:Sodium chloride;
- 其他别名:Sodium hydrochloride(较少使用)、石盐(基于矿物来源)。
4. 标识编码
- CAS号:7647-14-5(唯一化学物质标识);
- EINECS号:231-598-3(欧盟化学品目录编号);
- UN编号:2924(国际运输危险品代码)。
5. 物理与化学性质表示
在科学文献中,氯化钠的表示常伴随其关键性质:
- 熔点:801℃;
- 沸点:1465℃;
- 密度:2.165 g/cm3(25℃);
- 溶解性:易溶于水(35.9 g/100g水,室温),微溶于乙醇、甘油,几乎不溶于浓盐酸。
氯化钠的表示需综合化学式、结构特征及规范标识,其核心为NaCl 的化学式表达,辅以晶体结构描述和标准编号。在实验或工业场景中,还需结合具体性质参数(如溶解度、熔点等)进行完整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