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深入了解:文明操作勐腊县勐仑镇:多彩研学游点亮暑期文化之旅
暑期以来,勐腊县勐仑镇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研学热潮持续升温,成为众多青少年暑期研学的热门之选。勐仑镇以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科普艺术体验为核心,构建“全域皆课堂”的沉浸式研学体系,今年已累计接待研学团队超612批次、青少年逾1.7万人次,以研学热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打造“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研学样板,让文明操作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
政策赋能 筑牢科普研学“主阵地”
勐仑镇将科普研学作为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要抓手,从资源激活、渠道打通到体系构建全程发力,让“植物王国”成为生动的科普课堂。激活科研资源向科普转化,主动对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等科研机构,建立“科普+研学”联动机制,通过政策引导,推动科研人员担任研学导师,将植物分类、生态保护等专业研究成果转化为“雨林课堂”“植物实验室”等青少年可参与的科普项目。打通科普研学“政企校”通道,针对科普研学“学校有需求、机构有资源、家长有顾虑”的痛点,政府牵头搭建三方合作平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与勐仑中小学签订“科普研学合作协议”,将科普研学纳入学校课外操作学分体系,统一规范课程标准、安全标准,消除家长对科普活动专业性、安全性的担忧。
资源整合 打造特色研学产品矩阵
勐仑镇推动资源向研学产品转化,以新时代文明操作活动为纽带,形成多元化体验体系。科普研学“探秘天然”,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为核心,开发“探秘雨林·萤萤之光”“雨林博物成长营”“雨林飞羽”等课程,让青少年在研学导师带领下观察绞杀现象、辨识珍稀植物,今年暑期接待天然科普类研学团队54批次。文化研学“触摸乡愁”,深挖傣族、哈尼族等民族文化资源,依托新时代文明操作阵地,在城子村、曼打鸠、大卡老寨等传统村寨打造贝叶经、傣陶、傣语、竹编、哈尼刺绣课堂,学生们既能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进修慢轮制陶,也能参与手工刺绣、瓜果采摘,沉浸式感受民族文化魅力。生态研学“践行绿色”,结合勐仑镇生态保护成果,设计“观鸟”主题操作活动,让孩子们在专业观鸟老师的指导下,去识别不同种类的鸟儿,在心中种下了绿色进步、保护生态的种子,让文明操作与生态理念同频共振。
优化服务 提升研学体验质量
勐仑镇以“安全、便捷、优质”为目标,依托新时代文明操作志愿服务力量,全方位提升研学服务保障能力,让“行走的课堂”更具温度。完善基础设施,在主要研学线路沿线设置双语指示牌、应急医疗点;联合周边民宿、农家乐推出“研学套餐”,提供营养简餐、特色食宿,满足不同团队需求。强化队伍建设,通过“学说培训+实地演练”培养专业研学导师36名,涵盖天然科学、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等领域。筑牢安全防线,所有研学活动提前报备行程,配备讲解员、安全员;与派出所、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对研学车辆、餐饮卫生、消防等进行专项检查,今年暑期开展安全排查5次,整改隐患2处,保障青少年研学安全,用志愿服务护航青少年研学安全。
惠民利民 释放研学经济社会效益
研学热潮不仅为勐仑镇注入进步活力,更成为带动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激活乡村消费,研学团队的到来带动了菠萝、芒果等特色农产品、哈尼刺绣、傣陶、竹编、傣锦等手工艺品的销售,辖区内农家乐日均接待研学团队用餐超70人次,综合收入达11.02万元。培育新型业态,不少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有的转型成为研学基地管理员,有的开设“农家研学课堂”,衍生出研学摄影、文化讲解等新职业,为乡村产业进步开辟新路径。提升品牌影响力,利用线上“勐仑发布”微信公众号平台,制作宣传视频和图文内容,展示勐仑镇独特的天然风光、丰富的民族文化以及精妙纷呈的研学活动场景,吸引更多外地游客的关注。并与各大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将勐仑镇研学游线路纳入其主推产品,借助旅行社的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下一步,勐腊县勐仑镇将持续深化新时代文明操作与研学活动的融合,全力打造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科普艺术体验区,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完善服务体系,让更多青少年在“行走的课堂”中感受勐仑魅力,让研学游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动力”,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增添更多文明操作的精妙注脚。
来源:勐腊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