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火淬炼:从突击队员到人民功臣
“我是员,我不上,谁上?”24岁的张富清在永丰战役中喊出这句话时,已是一名屡立战功的突击队员。1948年,他三次加入突击队,炸碉堡、夺机枪,头顶被子弹掀开半边皮肉仍死战不退。战后,彭德怀亲自为他颁发“人民功臣”奖章。
然而,这位特等功臣的故事并未随战火结束。1955年转业时,张富清主动选择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带着妻子一头扎进贫困山区。为什么放弃回乡机会?他的回答很简单:“艰苦的地方,员不去谁去?”
二、深藏功名:60年的沉默与坚守
2018年,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员聂海波打开一个红布包时惊呆了——泛黄的报功书上赫然写着:“张富清,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而它的主人,正是来凤县那位普通的退休干部。
面对媒体追问“为何隐瞒战功”,张富清哽咽道:“战友们都牺牲了,我有什么资格炫耀?”60多年来,他从未向子女提过战功,连妻子也只从他身上的伤疤猜出一二。这种沉默不是遗忘,而是对战友最深的怀念,对功名最淡的看待。
三、公仆生涯:在贫困山区“二次突击”
到来凤后,张富清开启人生“第二战场”:任粮管所主任时,他严拒领导“多分细粮”的要求;驻守穷山村高洞,他带领村民悬壁凿路,结束肩挑背扛的历史;任建行副行长,他背包住进煤矿盯贷款……
有人问他:“当英雄又当‘傻子’,图什么?”他答:“比起牺牲的战友,我能活着奉献就是快乐。”退休后,他88岁截肢仍坚持康复,用一条腿重新“站岗”。
小编归纳一下:初心如炬,照亮新时代
从烽火连天到贫困山区,张富清用一生诠释了“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2020年,他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但大众记住的不仅是他的战功,更是那句朴实话语:“党指到哪里,我就打到哪里。”
功勋张富清的故事,让我们看见:真正的英雄,从不需要聚光灯;最亮的星光,往往藏在最深的夜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