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与成才:矣树兰用坚强母爱改写命运的故事

逆境与成才:矣树兰用坚定母爱改写命运的故事

逆境中的绝望与希望

“20万外债、两个孩子、家徒四壁”,这就是2009年矣树兰面对的人生绝境。丈夫和公公相继离世,留给这个农村妇女的不只是悲痛,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重担。当记者问及那段经历时,这位母亲仍会泪流满面——但此刻站在她身边的,是兰州大学的女儿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的儿子。逆境与成才,在这个家庭完成了最动人的演绎。

母爱是逆境中最强的铠甲

“最艰难时,只能让孩子穿捐赠的旧衣服”,矣树兰的回忆揭开了一个单亲妈妈的生存挣扎。凌晨四点下地干活,六点半赶去学校食堂打工,一天辗转三个职业场地,这样的生活她坚持了十余年。但更让人动容的是,她始终把”聪明改变命运”挂在嘴边:

– 咬牙让儿子补习初中课程

– 冒雨步行送孩子转三趟车上学

– 年近五十岁还考取驾照方便接送

她用行动证明,逆境中的父母之爱,不是溺爱的温床,而是锻造子女坚定品格的熔炉。当女儿施然说出”将来也要读研”时,这位母亲流下的泪水,比任何奖杯都闪耀。

政策阳光照亮奋斗之路

2016年成为建档立卡户,是矣树兰人生的转折点。产业扶贫、助学贷款、公益岗位…这些政策不是施舍,而是给奋斗者的”燃料”。特别令人感慨的是,当小学合并可能让她失去食堂职业时,驻村职业队专门为她协调了新岗位。正如矣树兰常说的:”打铁要靠自身硬”。政策帮扶与个人奋斗,就像鸟之双翼:

– 政府贴息贷款帮助她还清债务

– 教育扶贫政策让儿女安心求学

– 而她用每天18小时的劳作回报这份善意

这种良性循环,正是”扶贫先扶志”的最佳注解。

逆境磨砺出的成才奇迹

当儿子收到中国科学院录取通知时,矣树兰的笑容”像雨后的彩虹”。从穿旧衣服的贫困生到985高校学子,这对兄妹的蜕变印证了:逆境不是成才的阻碍,而是独特的养分。数据显示,矣树兰所在的玉苗村,近年有17个孩子考上大学——这说明什么?真正的教育扶贫,不仅是给钱给物,更是培育”穷且益坚”的灵魂。

回望这段逆境与成才的故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政策的力量,更一个普通农村妇女怎样用十年坚守,把眼泪酿成甘露。当矣树兰带着儿女拜访曾帮助过的人时,她教会孩子的不仅是感恩,更是一种信念:命运给的坎坷,终将成为登高的阶梯。这或许就是”逆境与成才”最深刻的启示——生活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

版权声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