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奇妙的风动石
文奇妙的风动石第一篇
动石自古闻名,早在明代张岱的《夜航船·荒唐部》里就有记载:“漳州鹤鸣山上,有石高五丈,围一十八丈,天生大盘石阁之,风来则动,名风动石。”
奇妙之处就在于它前后左右重量平衡极佳,大风吹来时,石体左右晃动,但倾斜到一定角度就不会再动了,故称风动石。石为花岗岩石质,高米,宽米,长米,重约二零零吨。人力也能晃动风动石。如果找来瓦片置于石下,选择适当的位置,一个人就能把这硕大的奇石轻轻摇动起来。此时,瓦片“咯咯”作响,顷刻化为齑粉。
可观其伟,侧可观其奇,背可观其险。从背面看,状如玉兔的石岩伏在外倾的石盘上,巨大的石球,悬空而立,摇摇欲坠,令人心怵;从正面看,石如蟠桃,底部呈圆弧形,贴石盘处尖端仅数寸,悬空斜立,狂风吹来,摇晃不定。
体正面,有明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等人所题“铜山风动石”大字,笔力雄浑遒劲。在风动石前的一块方石碑上刻有明朝督抚程朝京的诗:“造化原来一只丸,东封幽谷万层峦,天风吹向关中坠,海飚还得逐势转。五丁欲举难为力,一卒微排不饱餐。鬼神呵护谁能测,动静机宜在此观。”
文奇妙的风动石第二篇
年初二,我们和大山两家人开着两部车,“浩浩荡荡”地开上了去往厦门的高速公路。一路欢歌笑语向着第一站——东山岛进。
过三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一行九人来到了风景如画的福建省东山县。东山县是个半岛,三面临海,风景秀美。这里最著名的景点要数海边的一块巨大奇石——风动石了。
动石原来是一块完整的巨石,经过第四季海水侵蚀后,上下一分为二,但两块石头仍然一上一下地垒在一起。不垒不奇怪,一垒下一跳,这两块巨石的接触面竟然只有十几平方厘米。因此,要想“屹立不倒”就要靠上面那块石头的重心了。之因此叫它“风动石”是由于,只要刮来一阵稍微大一点儿的风,上面的巨石就会晃来晃去,摇摇欲坠。但由于重心仍在那十几平方厘米的接触面上,因此却不会倒下,其原理类似不倒翁。
古代,风动石还有一个“石下不设宴,吟诗不过三”的传说。古时候,东山岛有一位地位极高的客人来访,当地官员设宴于风动石下迎接客人。席间,客人提议吟诗助兴。于是大家开始一边饮酒、一边吟诗作赋。前两个人都平安无事,到第三人时,忽然吹来一阵狂风,身旁巨石竟然晃动起来,并发出“咔嗒、咔嗒”的响声。大众被吓得惊慌失措,四散奔逃,宴会也只好草草收场了。
天,我们还游览了东山岛上许许多多的美景奇观,让我们流连忘返。同时,也让我们对下一站——鼓浪屿充满了期待,希望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发现。
文奇妙的风动石第三篇
兴,好似一道有趣的数学题,让我们在加减中寻找真理;高兴,又如同一道物理题,由于高兴总是守恒不变的,没有人会永远高兴。
光是那么炽烈,把原本和睦融融的云朵都赶到了九霄云外,我蹑手蹑脚地走近小区一旁的破墙,看到墙边放着一个盛满泥土的麻袋。由于它已经放了很久了,因此颤巍巍地晃动着,没人愿意接近它——也许什么时候,里边的泥土就会一蹴而就地拥出来,洒得全身脏兮兮的。
从地上拾起一根树枝,试探性地戳了一下,里面的泥土就如同山洪暴发一样,一层又一层地剥落下来。这使我特别激动——也许里面的土全部倾倒出来,场面还会特别壮观呢,兴许这么多泥土,还会堆成一个大土柱。我越想越兴奋,早就看它不顺眼了,现在就来了结它吧!哼哼!
拾起一块石头,狠狠一掷,却如以卵击石,麻袋只是微微一倾,像悬崖边上的风动石,过了一会儿便恢复原状。
令我面红耳赤,这样行不通,那就另辟蹊径。我环视四周,墙壁上靠着一根扫帚。虽然有点重,但我依然把它高高地举起,顶到麻袋上,挥舞了几下,接着狠狠一撑。
时刻,所有泥土像雨一样落了下来,像火山喷发一样,纷纷扬扬,弥漫在天际。四周都是黑黄黑黄的,我得意地笑了。
有注意到,远处隐约闪过一个人影,他走过来,拿起地上的扫帚。是谁呢?我望向他——一位身着亮黄色衣服的清洁工人正看着我。
大吃一惊,赶紧拔腿就跑。但跑了一段路后,我又停了下来,回过头来望着那堵墙。之前尘土扬天的快感突然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是清洁工人辛勤的汗水,在烈日下闪着一道道金光。
终究没有再回去,是心里的愧疚让我不愿回去。即使回去了,我又能帮上什么忙呢?
兴,究竟是谁出的题呢?它没有答案,只有无尽的加减。当我想要无所顾忌地加上大量的高兴时,那亮黄色的身影伸出理智的双手,阻挡着我。
文奇妙的风动石第四篇
年初一的凌晨六点,没有睡醒的我迷迷糊糊坐上了车,开始了太姥山的旅程。
开在山路上,山路一弯又一弯,车上的路线盘有节奏地转着,一会儿向左转,一会儿向右转,把似睡非睡的我弄得清醒了几分。透过车窗,我望着天空秀丽的朝霞和云中的日出,不由得心旷神怡。
了车,从脚下所在的山石望下去,太姥山的景色仿佛仙境一般。沿着梅林中间的小路往前走,来到大观峰林,许多形态各异的石头出现在我的眼前。它们各自有各自的名字:有的叫“太姥之心”,就是一块心脏一样的石头,上面缠着藤蔓;有的叫“龟蛇相遇”,是由山顶上那像乌龟一样的石头和树林中那弯弯曲曲的蛇形石头组成的。除此以外,还有“^v^鼠”、“九鲤朝天”、“风动石”、“海狮啸天”、“乌龟爬壁”……听着,看着,想着,难怪大众爱看山呢!
了大观峰林,我们来到了著名的“一线天”。“一线天”石壁高达三千多米,最窄的地方只有三十厘米。我在“一线天”里仰望天空,果然天空只剩下了一条线,真是名副其实。在“一线天”最窄的地方,我都是侧着身子才能走过去,而那些一百多斤的游人更是贴着石壁才能过得去。这回,总算明白了大众常说“如若不过一线天,不算游过太姥山”是什么缘故。
半山腰时,虽然已经累得很,然而一股爬山带出的热乎劲让我们坚持着继续往上爬,又来到了观海栈道、鱼鲤湖等著名的景点。
姥山有“海上仙都”之美誉,真是名不虚传啊!
文奇妙的风动石第五篇
山风动石,位于漳州市东山岛东北部的铜陵镇,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观”。东山风动石以奇、险、悬而居全国六零多块风动石之最。
便看一眼,你会觉得,风动石只不过是一块立在海边的高山上的大石头罢了,有什么稀奇的?如果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它的形状像蟠桃,底部是圆弧形的,悬空斜立。它的形状给了它一个奇异的的特点:当大风吹过,石体左右晃动,但倾斜到一定角度就不会再动了。就像是大天然制造的一个“不倒翁”。
九一八年,东山岛发生了五级地震,一些地方山石滚落,屋倒人亡,可是风动石却纹丝未动,安然无恙。这是多么神奇啊!
赏风动石的各个侧面,能给人不同的感受,侧面可观其“奇”,背面可观其“险”,正面可观其“伟”。风动石斜立于一块卧地盘石上,两石吻合点仅有几厘米见方。当海风从台湾海峡吹来的时候,强劲的风流会使风动石微微晃动,让人觉得其岌岌可危,海风停后,风动石也随之平稳如初。
国还有许多风动石,然而东山的风动石最着名,大天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打造出这么神奇的天然景观!